21-5-2023

  


經文

太十二33-35
33「你們或以為樹好,果子也好;樹壞,果子也壞;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。34毒蛇的種類!你們既是惡人,怎能說出好話來呢?因為心裡所充滿的,口裡就說出來。35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;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。

背景
耶穌借用樹的好壞作比喻,指出憑著人的語言和行為,可以分辨其善惡之心。正如法利賽人的邪惡和褻瀆的言語,就是憑他們的表現而證明出來。

經文淺釋
「毒蛇的種類」(34節)— 指法利賽人。


經文默想

  1. 那些樹才能結出好的果子?
  2. 內心所充滿的東西能否不披露出來?
  3. 如何分辨善人與惡人的內心?

「人只應尋享受,而不是佔有,無論享受的能力如何,都是從神而來的禮物。」
蓋華德


  我們藉著果子的情況,就可判斷樹的品質;從人的言行就可窺視他的品格,特別在一些平常、無意之間的時候,其所言所行,更能真實浮現他內心情況,看出其心靈裡的品性真貌¾¾良善抑或惡毒!
  基督教重視本質的問題,強調生命由內而外全然的改變。當人內裡的靈藉重生而重獲屬神的善美本質時,他的生命就能發出善來,結出善美的果子。就如當我們看見耶穌基督一生所言所行的一切時,就知曉他心靈裡所充滿的是至善的品格,叫人不能否定他良善的本性了。
  弟兄姊妹,唯有人內在深處所充滿的,才會把人表明出來!也許外表可以欺騙人,但一定不能持久。我們該自省,小心細察自己的內心與外在的言行,這會使我們發現和了解自己的生命是滿有良善,抑或仍受惡毒所纏繞了!

我是否經常作自我省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