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-1-2025

  

   

經文
路二︰41-52

41每年到逾越節,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。42當他十二歲的時候,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。43守滿了節期,他們回去,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。他的父母並不知道,44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,走了一天的路程,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,45既找不著,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。46過了三天,就遇見他在殿裡,坐在教師中間,一面聽,一面問。47凡聽見他的,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。48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。他母親對他說:「我兒!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?看哪,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!」49耶穌說:「為甚麼找我呢?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(註:或譯: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)?」50他所說的這話,他們不明白。51他就同他們下去,回到拿撒勒,並且順從他們。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。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(註:或譯:年紀),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,都一齊增長。


經文淺釋

  1. 「逾越節」(41節)— 猶太人的一個大節期,是記念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蹟。
  2. 「希奇」(47節)— 可譯作」驚奇」。(新譯本)


經文默想

  1. 耶穌留在聖殿這事,是否表示他不順服父母?為甚麼?(43-46節)
  2. 耶穌對馬利亞的答話是否無禮?為甚麼?(49節)
  3. 怎樣看出耶穌擁有一個正常的童年生活?(52節)

   


  代溝」這詞,代表父母兒女之間相處的一個消極感受,我們常常會覺得父母不明白我們的行為,我們也是難於體會父母處事的方法,於是,那無形的「溝」就產生了。
  十二歲的耶穌與約瑟、馬利亞看來也有點代溝,但主耶穌的處理方法與我們卻不一樣,他沒有讓那無形的溝,繼續惡化下去。
  雖然耶穌已到了合法年齡,可隨從父母赴耶路撒冷過節,但約瑟和馬利亞卻似乎未能察覺他們的兒子已漸漸成長,他的智慧和神性的醒覺已日漸增加。當他們發現耶穌沒有按時跟隨他們回家,都顯得不滿意,然而,主耶穌面對不能明白他的父母,卻有一個合理的回應。
  從主耶穌與馬利亞的對話,反映他有智慧去處理他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。他先嘗試向父母解釋他行為動機,但他沒有因父母的不明白而堅持己意,反而,他以順服的行動,安慰了父母的心。
主耶穌用順從來拆毀與父母之間的牆,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借鏡。

 

最近我與父母的相處,有哪方面須要改善?我應該做些甚麼,來討他們歡心?

親愛的主耶穌,你孝敬父母,同時又有智慧和順服的心。多謝你教我如何作兒女的身份,願意與父母溝通表達自己的心意,又能順從父母,避免衝突的發生。求你幫助我能與父母和睦相處,並讓父母認識耶穌是我救主。奉主名求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