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-1-2025

  

   

經文
路四︰16-30

16耶穌來到拿撒勒,就是他長大的地方。在安息日,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,站起來要念聖經。17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,他就打開,找到一處寫著說:18主的靈在我身上,因為他用膏膏我,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;差遣我報告: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,19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。20於是把書捲起來,交還執事,就坐下。會堂裡的人都定睛看他。21耶穌對他們說:「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。」22眾人都稱讚他,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;又說:「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?」23耶穌對他們說:「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:『醫生,你醫治自己吧!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,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裡。』」24又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。25我對你們說實話,當以利亞的時候,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,遍地有大饑荒,那時,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,26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一個人那裡去,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裡去。27先知以利沙的時候,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,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,沒有一個得潔淨的。」28會堂裡的人聽見這話,都怒氣滿胸,29就起來攆他出城(他們的城造在山上);他們帶他到山崖,要把他推下去。30他卻從他們中間直行,過去了。


經文淺釋

  1. 「平常的規矩」(16節)— 指照著習慣。
  2. 「報告」(19節)— 指宣告。
  3. 「被人悅納」(24節)— 指受人歡迎。


經文默想

  1. 耶穌家鄉的人聽見主所說的恩言,心裡對耶穌有甚麼法?(22-23節)
  2. 耶穌引用這兩件舊約事蹟,有甚麼含意?(25-27節)
  3. 為甚麼會堂裡的人因此而怒氣滿胸?(28節)

   


   新約福音書記載耶穌的訓言中,有安慰、教導和責備的話,聽者聽了也有不同的反應。同是一句話,有人看作恩言感謝,有人心存偏見而拒絕。
  昔日主耶穌在自己的家鄉拿撒勒城向同鄉的人宣告,他就是那位應驗以賽亞先知預言的彌賽亞(救世主)。主的同鄉雖然覺得這話是恩言,但基於自己的偏見,認為耶穌不過是在他們鄉中長大的一個小子,哪裡會是先知所預言的救主?甚至,主耶穌在別城所行的神蹟奇事,傳到他們耳中,他們仍堅持著耶穌只是同鄉約瑟的兒子,而拒絕接受這位口出恩言的主。
  我們這些已相信耶穌為救主的人,也要留意提防我們對神的話會心存己見。一些過去已獲得的知識、一些過往所持守的看法,甚至一些個人處世觀念,都可能成為我們在主面前領受他恩言的絆腳石。惟有我們常心謙卑,讓聖靈來管理我們的心思意念,這樣,主的話語才成為恩言,造就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。

 

我有沒有甚麼偏見,使我對神及他的話語耿耿於懷,未能以信心接受?

親愛的主耶穌,你的話語是我腳前的燈,路上的光。求主幫助我每次聆聽你的話,都能帶著謙卑,順服的心想聆聽,以全然的信心去領受及遵行。奉主名求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