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-1-2025
經文
可二︰13-17
13耶穌又出到海邊去,眾人都就了他來,他便教訓他們。14耶穌經過的時候,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來。」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15耶穌在利未家裡坐席的時候,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;因為這樣的人多,他們也跟隨耶穌。16法利賽人中的文士(有古卷:文士和法利賽人)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,就對他門徒說:「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?」17耶穌聽見,就對他們說:「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
經文淺釋
- 「利未」(14節)— 蒙耶穌呼召後,改名為馬太;他是馬太福音的作者
- 「稅吏」(15節)— 指稅務員,替羅馬政府向猶太人收稅,為猶太人恨惡和鄙視。
經文默想
- 為甚麼利未對耶穌的呼召反應得那麼快?(14節)
- 利未邀請耶穌吃飯,也許他要表明甚麼?(15節)
- 法利賽人和文士對待稅吏與耶穌有甚麼不同?(15-17節)
耶穌揀選利未為門徒,對猶太人來說是不合理的事,在他們的眼中,做稅吏的人,不過是替羅馬統治者訛詐自己同胞的走狗,只該被鄙視,不配被選上。然而,耶穌卻呼召了一個被眾人看輕的人,來跟隨他。
耶穌亦不怕受批評,出席利未的筵席,與一群名聲不好的人接觸。耶穌樂意這樣做,因他是召罪人悔改的主,況且,那群指責耶穌的猶太人,並不比稅吏和罪人更堪得稱義,在耶穌眼中,他們也是罪人,同樣需要耶穌的救恩。
一個自以為義的人,往往只看見別人的毛病問題,察覺不到自己的不足短缺。這樣,我們應該時刻省察,看我們心裡,會不會覺得自己比某人更配得神的愛,或者,甚至我們已認定了某個人、某類人不應得著神的救恩,我們鄙視他(們)的為人,認為他(們)所行的,該受地獄的苦,我們會有點不甘他(們)能得救贖的福分。若我們真有這樣的思想,我們就應看到一件事實,我們只不過是一群蒙恩的罪人,曾幾何時,我們也在神面前求饒恕,神既是肯饒恕我們的過犯,我們又哪敢看別人所作的行為,不值得被饒恕呢!
在過去的日子,我曾認為誰是無藥可救?我將要怎樣對付自己這種心態?
慈愛的主耶穌基督,你願意拯救每一個生命,在你眼中每個生命都值得關愛和接納,包括那些我認為無藥可救之人。求主寛恕我的自義,幫助我學習饒恕或接納我不喜歡的人。奉主名求,阿們!